什么什么而出成语?
1、风度翩翩:形容举止洒脱。
出处: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:“公孙龙敏捷好辩,自以天下无双,常出张目(成语目中无人由此而出)待客,王敖渐诱与语,辩不过敖,敖骈(成语骈花俪艳、骈拇枝指由此而出)其辞,游其事,一日教之曰:出门而右去,环水而左,前日朝厕,大如毕,小如斥,视端焉无所见,志大焉莫得,交煦(成语煦濡沾溉由此而出)无有上下,履虚(成语履薄临深、履冰将次、履险犯难、履险若易、履若平地由此而出)无有前后,若出若入,若渴若否。”
2、自相矛盾:形容言行相抵触。语出《韩非子·难一》:“楚人有鬻盾与矛者,誉之曰:吾盾之坚,物莫能陷也。又誉其矛曰:吾矛之利,于物无不陷也。或曰:以子之矛陷子之盾,何如?其人弗能应也。”
3、朝三暮四:见《庄子·齐物论》。狙公赋芧,曰:朝三而暮四。众狙皆怒。曰:然则朝四而暮三。众狙皆悦。以其智力之不足论也。后用以喻反复无常或反复推敲。
4、东施效颦:《庄子·天运》:“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,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,归亦捧心而矉其里。其里之富人见之,坚闭门而不出,贫人见之,挈妻子而去之走。彼知矉(同颦)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。”本谓西施因有所思而皱眉,而东施胡乱模仿,结果反而难看。后用以形容不顾客观条件生搬硬套或机械模仿,效果很坏。亦以东施指无修养、无才华而轻于摹仿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