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所事事是成语吗?
无所事事,汉语成语,拼音是wú suǒ shì shì,指闲着什么也不干,形容整日游手好闲。出自《淮南子·泰族训》。
成语出处
无事:闲着;事事:做事情。闲着什么事都不干。《淮南子·泰族训》:“当子之不用事也,事若无事,事无事者也……事无事者,无所事事也。”
成语典故
张辽(?-222年),字文远,雁门马邑人也,后来迁居到代地。他原本是并州州兵,后来以勇敢闻名,被并州刺史inus引为从事,后来从属雁门太守宋谦,再后来又投奔贫民军领袖丁原。丁原败亡之后张辽改追随董卓,之后又从吕布。吕布败亡后,带兵投降曹操,成为曹操手下名将,官拜中郎将,并与史涣一同统领曹军青州兵,讨伐陈兰、梅成大获全胜,被调回担任骑都尉。后与夏侯渊讨平昌豨,拜中坚将军。太祖为丞相,迁荡寇将军。
后入朝拜见荀攸,荀攸对与张辽是同乡,因此对张辽大加赏识,认为张辽有国士之量,推荐张辽,太祖以张辽为汉中太守,再迁征西将军,假节,封国亭侯。
张辽为人处事忠诚正直,勇敢武略,带兵有方,勇冠三军,军民士卒都很愿意为他效力。在曹操攻取荆州、讨伐袁绍、讨孙策、南征张鲁、平定乌丸等战争与战斗中多次随军参战,屡次出力。在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相峙之时,张辽建议曹操亲自领兵进攻袁谭,以缓解正面战场的军事危机,曹操听之果然全据河北之地,之后张辽随军西征盘踞在汉中的张鲁,并力劝曹操趁机伐蜀,却被曹操以不急于攻取西蜀为由拒绝。张辽又随军东征孙吴,曹操兵临长江岸,见孙吴水军众多,于是上岸观察,不料遭遇东吴水军大将太史慈与周泰夹击,幸亏张辽驾骑迅速,才将敌人逼退。
张辽与乐进、李典共同驻守合肥,曹操率军讨伐孙权时留刘劭守卫合肥,告诫张辽、李典在自己兵出未归、孙权来攻时可以灵活处置敌军。建安二十年(公元215年),曹操伐张鲁,孙权率军十万围合肥,张辽、李典固守,之后张辽率众将夜袭孙权中军大帐,大破之,孙权军心动摇,撤军退却,张辽被迁征东将军,封亭侯。
黄初元年(公元220年),孙权复来攻合肥,合肥守将蒋济遣人向曹仁求助,曹仁让将军常雕率领数千人相救,并让张辽据守逍遥津(渡口),张辽闻敌军至,率众将决力出阵,大破吴军。张辽回军未至,孙权复渡过逍遥津,与张辽在东城(合肥的小县城)相遇,双方展开激战,张辽对与手下人说:“我受曹公(魏王曹操)厚恩,常有愚计不知是否可行,今天我死定了,这是上天之意啊!”于是率八百壮士决死一战,打败孙权先头部队吴将陈武的突击队,并斩杀陈武及陈武的副将董维持、吴将孙封、庐江太守二将,杀伤甚多。孙权大惊,逃走时渡船几乎因为孙权身边的人太多而被压沉。之后张辽因战功被封为晋阳侯。
黄初三年(222年),张辽发病,回返颖阴(今河南许昌)。后曹丕召张辽还朝,任命他为卫将军,持节,驻守雍丘,赐刀斧,后来张辽病死,谥刚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