散什么游什么成语?
散兵游勇
sǎn bīng yóu yǒng
意思 形容一群无组织无纪律的人随便活动。 游,游击战。
出处 明·焦竑《玉堂丛语·兵》在“今辽东所弃二十余城”,“城中之兵尽为其所用。散兵游勇,不知其数。”
成语故事
“散兵游勇”中的“散”是分散;“游”是游击;“勇”是古代兵制中一百人为一勇。“散兵游勇”指离开了军队的孤单士兵。比喻没有组织的武装力量薄弱的小股军队,也比喻没有组织的、力量薄弱的几个人或无依无靠的在外地流浪的人。这个成语出自《隋书·麦铁杖传》。
麦铁杖字猛牙儿,是代州(今山西代县)武周(今属山西吉县)人。他的祖先因为作战有功被封为代郡公,后来将家安置在武川镇(今内蒙古武川县西)。北周武帝平定北齐时,麦铁杖凭力气大被授予果毅(官职名)之职,后又升任骠骑(piào qí,亦作“骠骐”,古代指强壮的马,古时候的帝王护卫多乘骠骑)将军。他在隋朝建立后升迁为车骑将军。
公元600年,隋炀帝命令麦铁杖跟从大将军刘方进攻林邑(今越南北部)。敌人据高临下以大弓劲弩顽强抵抗,隋军攻而不克。麦铁杖率部砍伐树木作为巢车。林邑人见状,知道隋军巢车将成,必然攻城取胜,心中惶惧,便派使提出投降并献出了诚心。
平定林邑后,隋炀帝任命麦铁杖为武贲(读bēn,古代官名)大将军。公元608年,炀帝征讨吐谷浑时,麦铁杖为骁果(勇猛果敢之士)军副队长,在青海击败了浑(国名)骑。
后来,辽东与高丽的矛盾激化,他们互相攻击,皇帝颁诏让高丽王到长安参加朝议,可高丽王没有来。隋炀帝非常气愤,便发兵讨伐高丽。隋兵渡过辽水,进攻高丽西部。高丽王派兵出城迎击,隋军战败,大乱。炀帝登上白虎(山名)楼,召集诸军督战,又派武贲郎将裴行俨(yǎn)率领数百名骑兵出城再次进攻,高丽人又退回他们的城中。
麦铁杖对裴行俨说:“这正是为国建功立业而死的时机。”于是他请战出城袭击敌军。高丽人看见隋兵出城,又出来攻战。麦铁杖一马当先,敌兵无人敢阻挡他。他奋力向前,冲到半路,忽然从城上扔下一块大石头,正好击中他的脑袋,手下的人拉也拉不住,眼看他被敌兵拖进高丽城中。
隋朝的骁果兵,听说主将被抓,个个怒目横眉大声喊叫着冲向敌人阵地,敌兵无法招架,死伤无数。高丽王见状,慌忙打开城门,放回麦铁杖。麦铁杖脑后鲜血直流,已命在顷刻,炀帝命人扶着他上楼。问伤势,麦铁杖说:“没什么大碍,请皇上放心。臣只是遗憾不能斩敌将首级献于阙(què,皇宫,古代指皇帝所居之处)下,以报恩遇。”
炀帝看着他大喊:“可惜,可惜。”不久,麦铁杖便死去,皇帝下诏追赠他为左光禄大夫、武贲大将军,谥(读shì,古代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物一生做过的善、恶的评定)曰“壮”。麦铁杖的儿子名叫麦仲才,英勇善战有他父亲的风范,后来做官至骠骑将军,战死在云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