乙卯五行是什么时?
“乙卯”是中国古代天干地支纪年中的一个干支组合,表示时间。它相当于公元1975年到公元1976年的年份。 什么是天干? “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”这十个字,就是十天干。它们是古代计时的工具,同时也用来标注天气的阴晴和计算月亮的盈亏。古人用干支来命名昼夜时间和月份,并沿用至今。
什么是地支? “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”十二个字,是十二地支。它们与十天干配合,就组成了二十四节气。 节气是我国传统农耕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它指导着农事的生产和安排,也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和精神生活。
在《周易》里,乾、坤两卦是总卦,又称为众卦之首。所谓乾为天、坤为地,实际上论述了宇宙世界乾坤二气的相互作用。乾卦上天下上,在人就是头顶为天;坤卦地下地下,在人就是脚踏实地。人们生活在宇宙世界中,无时无刻不受到天地的制约。人站立直行时身体有六个面,是模仿乾卦天在上而直立的。古人依据乾卦六爻的卦爻辞,描述了人直立时候身体各部位的各种不同表现形式。因此,我们可将其称为直立学说。所谓直立,就是头顶为天,上中下三部在一条垂直的顶线上。
乾为天卦
《坤?传》说:“至哉坤元,万物资生,乃顺承天。”其义是说,厚德的坤元,是万物成长的资源,它是按照乾天的意志而行动的。在人体是,足为地,是人的直接依托。人站在宇宙世界里,无论怎样运动变化,脚下大地是不动的。所以,《乾?文言》称“坤作成万物”,说明了万物的成长,是和大地有直接关系的。因此,我们在论述了乾为天人体直立学说之后,再阐述坤为地人体平面形式的学说,简称为平面学说。因为坤为地卦的卦爻辞,主要描述了人体的平面形式和运动变化规律及特征。所谓平面,就是人体两脚平放,两足之间和头顶成一条垂线。
坤为地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