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中车合并翻了几倍?
作为在中车系统里负责融资进场的业务人员,虽然不在核心部门,但这几年的经历让我看到、感受到和体会到很多内部的情况。 首先,从上市前(没有上市之前我们称之为改制)开始,中车系统的很多企业就开始进行内部整合了,例如将旗下的汽车板块进行整合,成立了一个新的集团——南车集团,将下面主要的车业资产放到这个新成立的集团里面去;
又例如中铁工旗下主要涉及基建的工程局进行了重组,分别成立了三个工程公司等等。 这种整合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完成的,需要循序渐进,先成立一个类似平台性质的集团,然后再将下属的企业逐步纳入到该平台上。这个过程现在还在进行当中,并不是十分顺利。因为有些企业的领导人并不愿意将自己手里的‘宝贝’给别人分享,尤其是在改制后自己的利益得到了保证(大多数企业领导人在改制之后薪酬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高)的情况下。
其次,中车系统内部的合并不仅仅涉及企业,还涉及很多政府单位,这里面就涉及到相当复杂的利益关系网,因此并不是简单的‘1+1=2’的计算方式就能完成合并过程的。举个例子说明一下: 中车系某企业拟收购A企业,但A企业实际上并不是独立存在的,它和B企业是一个整体(可能是生产上或者管理上的联系),那么这种情况下,收购就不单纯是商业行为,还涉及到国资监管机构和当地政府,因此就需要多方协调,甚至做工作,才有可能达成一致。 所以从这件事情上来说,短期内是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的。
昌颉优质答主两倍
南北车合并后组建的中国中车实现了A+H两地上市,合并之前北车的资产是1148亿元,南车资产是1102亿元,两者合并后,中国中车的资产总额达到2349.45亿元,翻了一倍但是不超过两倍。由于南北车同属于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,因此二者合并时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协同效应,同时减少了无意义的竞争,能够更好的在国际市场与西门子、阿尔斯通等企业展开竞争。但是中国中车并非“大而全”,合并后也存在一些问题,一些同类产品仍然是独立运营互不影响,例如牵引电机、信号系统等。
南北车合并历程
2014年,南北车合并的消息不胫而走,直到2014年10月,南北车停牌,合并进入倒计时,2015年5月,合并正式获批,中国中车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,2015年6月,中国中车登陆港交所,成为A+H股两地上市公司。
合并前:南车总部位于湖南株洲,前身是株洲电力机车厂,北车总部位于吉林省长春市,前身是长春铁路机车车辆厂,两家公司从上世纪90年就开始了“中国第一大厂”的争夺,虽然后来南车通过上市的方式后来居上,但是两者之间的竞争从来没有停止,尤其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尤为激烈。
合并后:二者合并之后,很多部门都进行了整合,例如销售、采购等部门基本上是整合完毕,但是很多业务部门仍然在探索中,例如研发中心、财务部门等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同气相煎的无意义竞争,但是在内部管理上中国中车遇到了新的问题。